美意識 – 全球新趨勢 由內靚到外 1種不止於藝術的藝術

美意識 – 全球新趨勢 由內靚到外
早前我在帖文打了一句
「勝 有不可思議之勝 敗 無不可思議之敗」
然後大家都私下問我此話何解
所以今期先跳過”High Quality Living”
插入一下「美意識」主題😉
✨為何需要美意識?
自從人類發展出現了科學研究開始
我們便依靠科學理論
企圖推算出生活中的一切
然而當我們將科技發展到極致的時候
卻紛紛說著科技始終不能取代人 🤔
相信你和我也有不少傾向於感性而做的決定吧
選哪一種顏色
吃哪一家甜品
穿哪一件外套
襯哪一對鞋子
和誰一起吃午飯
「科學萬能論已達到了極限
人類該做什麼 不該做什麼
這界線已經無法由科學來界定了」
— 村上陽一郎
✨國際對美意識的追求
先跟你分享一個關於我的小故事:
早前我和某大學的MBA Program Director的閒聊對話
🌹我一路喺度諗緊報master degree 但未決定好讀啲咩先
💡好丫 你揀一科想要深化嘅 最近你需要嘅科目先囉
🌹我諗緊讀MBA好定係讀其他好呢
💡佢突然間勁大反應🤯
傻㗎你 你梗係唔好讀MBA啦 你唔好嘥錢啦
🌹我一臉愕然😨 俾佢嘅反應嚇親
下?!點解呢?!你教MBA㗎喎!!MBA唔係必修課咩?😵
💡無論BBA/MBA/EMBA,學習嘅理論框架都係一樣。MBA/EMBA 係俾冇讀過商科的管理人員/大老闊讀嘅,所以先會收咁貴學費。Prof講嘅都係基本嘅理論,目的係帶動佢哋互相交流,始終唔會要佢哋考試㗎嘛。你Degree讀嘅嘢,仲深過MBA/EMBA多多聲啦!宜家國際企業嘅管理人員進修,已經由MBA將向去MFA喇!你讀過第2科啦!
🌹MFA?
💡Master of Fine Arts 主張創造力.領導力.設計思維,追求人性化 .美學 .感性 .直覺,依家個世界睇MFA比起MBA更高價值。
…
後來我上網research,發現原來Harvard Business Review早於2008年已經提出 ”The MFA is the new MBA”
活於香港的我感到好落後🤢
同時為博士”倒自己米”感覺好有趣
(然後我宜家好似再倒第2次😆😂)
感激佢發自內心的分享❤
✨美意識是人類的特質
過去在工業革命的年代
我們追求技術標準化
認為這就是「與時並進」
手工製品被取代 變得邊緣化
當市場上充斥著各式各樣標準化的商品
我們又偏偏開始感到冷冰冰
好像缺少了什麼似的
還是有人偏愛度身訂造的衣物
有人會一窩蜂排隊買手工蛋糕
看到師傅在拉麵條會感到目不暇給
近年提倡支持小店的口號更比比皆是
當企業擁有理性的標準,並努力競爭,在未飽和的市場中的確可以快速的成長。但到了飽和的市場情況下,便會產生缺乏差異化的問題。
美感和溫度 終究是人類獨有的特質
✨美意識是VUCA時代下的生存之道
VUCA原本是美國陸軍
用來形容現今世界局勢的詞語
如今已被廣泛使用於形容社會現況
V = Volatility 不穩定
U = Uncertainty 不確定
C = Complexity 複雜
A = Ambiguity 含糊
在這4個狀態組合下的狀況
我們難以只靠邏輯思維去將各種因素
套入某個固定的分析模型中
因果關係不斷變化
邏輯批判趕不及解釋定義
只會令思想陷入麻痺癱瘓
在這錯綜複雜和互相牽動的世界中
我們更需要配合直覺性的感性
虛構想和創造新的策略
✨美意識 – 直覺與邏輯
「勝 有不可思議之勝 敗 無不可思議之敗」 — 松浦靜山
「不可思議」即是無法以邏輯說明的意思
勝 有不可思議之勝
就是指有些勝利是無法在事後用言語說明的
敗 無不可思議之敗
就是指往往在錯敗後總能作出邏輯分析
越想脫穎而出 越需要「超越邏輯」的思維
同時
若然「偏離邏輯航道」失敗的可能性便會越高
藝術與科學 需要平衡 更要並行
要從更高的維度去擁抱兩者
✨美意識 – 讓感性與理性並行的超邏輯決策
你可能會認為感性與理性是難以並行
然而其實在國際間不乏成功的例子
日本Sony公司最具代表性嘅商品Walkman
原來是創辦人井深大於感性之間的創作
他當年忽發奇想跟創作團隊說
“我想要一部讓我在機艙內
聽音樂的小型高品質音樂播放器”
Walkman便因此誕生
當時市場調查人員從各種邏輯分析
都認為顧客想要的是大型揚聲器
這個Walkman音樂播放器
不是揚聲器也沒有錄音功能
根本沒可能暢銷
事實卻是
Walkman其後在全球賣出超過2億5千萬部
更推動了全球的耳機文化
雖說Walkman是因感性而生
但當然同時需要工程人員理性的研發
這便是感性與理性結合的代表作之一
可能你已馬上聯想得到
Apple Google等公司的企業文化
相信我也不用再多加解釋吧
✨美意識 – 「管理」那些「無法管理」的事
最後以經濟學家W. Edwards Deming的名言作總結:
“It is wrong to suppose that 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 – a costly myth.”
“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cannot be measured and still must be managed. And 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cannot be measured and managers must still make decisions about.”
一直以來當你做決定時
感性與理性的比重是怎樣的呢?
美意識是在VUCA年代下的必修課
彈性及多維度思考才能助你出奇制勝
面對理性過剩、美感不足的危機,你準備好了嗎?
✨EVY對美意識的看法
中學時期我讀理科Phy Chem Bio PureMath
大學時期我讀商科 Acc Econ Mngt Mkt
持續進修在文科 Psycho Philo Therapy
我碰過不少認為一科獨大的學者
科學派認為心理學不科學 wewunwun
心理學派認為科學沒情感沒人性
商科認為沒商業效益的都不必多談
水火不容 誓不兩立
可是我現在的工作 就是3科加在一起
要有感性去建立親和感/同理心
用邏輯教學/引領思考
同時需要帶動社會/經濟價格
所以要將知識轉化成智慧
美意識對我來說就是需要融會貫通
沒必要去否定任何一方
也不要走向極端思想
在適當的場景作出適當的回應
真正的跳脫 真正的自由
這一篇先說到這裡 😉
…
Reference
村上陽一郎 | WIRED 2017 Spring
山口周 | 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
松浦靜山 | 劍談
Edwards Deming | The New Economics
。。。。。
圖: 山口周 | 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
(今次圖文相符😁)
某天和MBA Program Director開會
他就帶了這本書出來補充說明仔的重點
開完會後我毫不客氣地在他手中借走😝
不過我未睇完 等我睇完再分享多啲
#btw我好鍾意用自己張卡片當書簽😆
。。。。。。
🌹 Be Stunning 美得讓人震驚
IG: stunningpro
Blog: Stunning Blog
FB: Stunning SPA 傲薔專業學院
YT: Stunning SPA 傲薔
Leave A Comment